首页 > 政策规划 > 正文

各省份通航十四五规划汇总

发布时间:2021-09-19文章来源:航家汇 浏览次数:

进入九月份,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通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出炉,各地都从不同层面围绕通用航空产业谋篇布局。

通航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但要想让通航“飞起来”,布局合理的通用机场、完备的研发制造产业链、畅通的低空空域和完善的保障体系等几大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这一期文章,小编就给大家汇总各地在通航研发制造、通用机场布局规划、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等三大方面的动作:


01:通用研发制造


完备的生产制造链条是发展通航产业的先决条件,构建整机研发制造、发动机研发制造、航空材料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维护维修的通用航空装备全产业链在各地的通航十四五规划里都被反复提及:


浙江


围绕航空类特色小镇和机场布局,有序发展固定翼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轻型公务机、多用途通用飞机等通航整机制造项目,布局新能源飞行器、发动机及零部件、飞控系统等研发和生产项目;

湖南


将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中小航空发动机和通航整机研发制造,着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通航整机研发制造+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通航运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
黑龙江


黑龙江省将建设国内一流通用飞机、发动机、核心部件和航空材料制造基地,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两大直升机制造基地之一,确立黑龙江省通航制造业第一梯队和通航运营大省地位;
广东


推动航空发动机及高温合金材料、航空低成本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水陆两用飞机、高端公务机、无人机等研发制造。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山西


重点发展中小型涡扇/涡桨公务机、多用途小型飞机、中型特种飞机,以及固定翼/旋翼无人机等通用航空装备。构建航空关键材料研发、关键零部件设备配套、中小型民用飞机制造、专用无人机制造、飞行运营、维修保障—拆解回收的通用航空装备全产业链,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天津


到202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规划指出,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飞机关键配套协同、直升机研制维修应用、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火箭和航天器等四个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研发制造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河南


加强通用航空器和无人机研发制造,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进通用航空作业和服务消费模式创新,争创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示范省;
内蒙古


培育引进整机及配套制造企业,加快孵化、大力引进航材、航电制造等通用航空配套制造研发生产项目。打造我国北部试飞产业基地,积极布局通用航空维修产业。加快构建通用航空器存储、拆解、维修的再制造循环经济。


02:通航机场

通航机场是解决通航“落地难”问题的根本,各地在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加快通用机场审批报建进度,加速推动在建通用机场工程的建设进度方面确定了具体的目标:



江苏


根据发展目标,A1类通用机场将达到10个,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达到2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军民融合的综合机场体系。通用航空服务深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30分钟实现省域全覆盖;
安徽


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到2025年,通航运输机场达7个以上。建设一批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所有地级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
湖南


加速建设通用机场骨架网,完善运输机场通用航空功能。按照“1+13+N”的通用机场建设布局,加快推进通航基地建设;
黑龙江


按照全省“1+4+12+69”“四层”机场体系结构,用10年的时间,建设、升级转换和改造69个具备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功能的机场,在省域范围内实现通航服务全覆盖;
山东


着力加快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打造全省覆盖、协同高效、服务优质的通用机场群,实现通用机场建设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全省通用机场达到30个;
浙江


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9个,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个以上,基本实现全省航空服务全覆盖,市市有通用机场;
广西


优化空地一体化通用机场网络,优选41个通用机场,构建“一心三带四圈”通航发展布局;
山东


构建多层覆盖机场群,预计到2025年,山东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通用机场总数达到30个;
江西


到2035年,全省A类通用机场数量达48个,实现所有地级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基本实现民用机场运输服务覆盖全省;
四川


到2030年,将在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攀西、川西北形成五大通用机场群,布局二类以上通用机场88个,四川每个市州都将拥有至少一个二类以上通用机场。争取到2030年建成500个以上三类通用机场,实现全省县县通机场的格局。


03: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才能为通航起飞“松绑”。


在推动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工作、探索和创新低空空域规划和运行管理体系、监视和服务保障体系、低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信息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等方面,各地也在积极行动。

此外,在各地十四五的规划中,促进大数据、5G技术、人工智能、北斗等新技术手段在通航运行服务领域的应用,切实提高通航智能化服务水平也成了新风向。

湖南


加快突破“北斗+第五代移动通信”“北斗+物联网”等基础芯片模组国产自主、精密授时定位和终端低成本小型化技术,大力开展北斗导航系统规模应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应用整体水平;
广西


构建信息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提升通用航空服务水平;完善通用航空服务运行及法规建设,推动通用航空管理从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从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落实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措施;
深圳


加快推进深圳低空飞行服务站建设,提升飞行服务、地面导航监视、飞行安全管控等保障能力。推进低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划设低空航路航线。完善跨境直升机口岸通关及跨境飞行服务组织模式,优化大湾区通用航空运营环境;
江西


依托“北斗+高分+5G”等技术应用创新、基础设施支撑的通航飞行监视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A类飞行服务站和若干个B类飞行服务站,完成包括空域运行管理、飞行任务管理、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实施管理、飞行服务管理、飞行动态监视、数据信息管理和特殊任务管理等试点内容,实现江西省境内低空空域资源的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
广西


重点围绕空域使用方案、信息系统架构、协调运行机制、法律法规标准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现行低空空域管理要求、契合自治区通航业发展需求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创新低空空域灵活使用方案,将3000米以下空域依据各地情况规划不同用途,优化广西低空空域资源使用效率;
内蒙古


建立中心机场远程综合管理模式,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通航机场、通航研发制造产业链条、低空空域改革管理是通航能“飞起来”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各地发力的首要对象。而“规划-建设-运营”的专业性和落地性,也是体现通航业综合效益水平的关键环节。
各地在构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短途运输和低空旅游、无人机研发制造等通航产业运营方面,也有许多动作:
在航空应急救援方面,多地的规划里,“建立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体系”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主要集中在重点发展直升机、无人机等救援设备研发制造、优化统筹专业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强化航空应急救援能力、构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立航空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制......
在发展短途运输和低空旅游方面,多地都聚焦于通航的交通运输属性,提出要将通航运输网与民航运输网紧密衔接,推动“干支通”一体化发展;多地对于低空旅游都非常重视,结合当地独有的旅游资源,以通用机场为依托,打造独有的区域航空特色旅游精品,鼓励打造功能专业的航空飞行营地成为发展低空旅游的主流。
在无人机方面,多地都在出台政策推动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鼓励省内新材料研发制造企业积极布局,扩大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支持企业在工业级专业无人机、高空高速固定翼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物流无人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及整机组装生产上发力。
在营造通航文化氛围方面,多地都提到要加强青少年航空教育和航空科普文化培养,依托当地的资源,打造航空科普教育基地,举办航空赛事节会活动、航空赛事节会活动、国内多种航空运动专业赛事、俱乐部联赛等赛事活动,培养通航文化氛围。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陈梦筱
  • 微信公众号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大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 邮政编码: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