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据河南商报记者了解,这份纲要,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纲要分为15章,2.5万余字阐述了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级战略。
该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其中,郑州航空港区被这个重磅文件“点名”。
在具体布局上,《纲要》指出,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济南、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完善上游高海拔地区支线机场布局。
此外,在开放新格局方面,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在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中提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支持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这对于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国家政策支持利好,加上多年的实干,港区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提起港区的产业,目前,初具规模的便是以富士康为龙头产业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据河南商报记者了解,2010年,富士康苹果生产线被引进港区;2014年,恰逢深圳产业转移,港区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投资50亿元建设了120万平方米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2016年,园区扩建,尝试“整机+配套”招商;2017年,介入供应链招商,做大产能产值;2018年,扩建园区投用,电子信息产业实力壮大。
目前,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已经聚集了近百家智能终端制造及供应链企业。截至2020年底,园区累积实现手机(非苹果手机)产量约7.02亿元,累积产值达到867亿元。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港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突破3200亿元,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布局。此外,生物医药产业、航空物流业及跨境电商业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经济领域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10月9日,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7.27亿元拿下港区4宗工业用地,约4104亩建设工厂。在此之前,比亚迪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比亚迪将进一步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电子零部件产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光储一体化、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化双方合作。
据了解,厂区位于南港尉氏岗李附近,目前周边的配套道路已经火热动工修建。坊间认为,参照此前合肥比亚迪的投产规模,郑州比亚迪生产基地建成后,年产能将会在40万辆左右。
比亚迪落户港区,对于港区而言,这无疑将助力“十四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此前,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发布的港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具体的阐述了港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其中关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育工程方面提到,“十四五”期间,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强化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引进,大力发展车载视频监控、车载多媒体、车载夜视仪、智能导航、车用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
据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十四五”期间,港区在产业发展上树立新的目标,比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全面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施先进地区创新策源和航空港实验区转化应用模式,打造“生物药之都”;以重大项目引进、重点平台建设和骨干企业培育为抓手。
坚持把电子信息作为一号产业,持续深化与富士康的合作,强化富士康产业链招商,争取富士康将更多产能项目在航空港区聚集,争取更多富士康产业链、生态链企业落地,积极引入高附加值、重资产投入的关键零部件儿项目和研发设计,总部结算,应用服务类企业进一步拓展。
智能传感、北斗导航、5G等产业链,加快引进光学膜、导光片、偏光片、驱动芯片、靶材、电子材料等产业链相关配套,积极构建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自主可控计算机。
从产业规划和产业产值上看,港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是支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依然是富士康。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到来,港区在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中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