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南联大 读懂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1-04-09文章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在中国,有这样一所大学,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个月,却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

它,就是在抗日战争炮火洗礼中成长起来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8月17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云南团记者走进西南联大旧址,追忆那个大学精神闪耀的时代。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陆续南迁。1938年,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联大“胜利关闭”,三校各自北归复校。如今,西南联大旧址保留了西南联大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闻一多先生衣冠冢等历史遗存。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能够看到四个大字“刚毅坚卓”。这既是西南联大的校训,又是师生八年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竖立着该校校训“刚毅坚卓”。(人民网记者赵晶 摄)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昆明不是世外桃源。加之物资匮乏,通货膨胀,货币一再贬值,师生们生活极其艰苦。

    校长梅贻琦卖光了所有值钱家当,一部分用以置办学校。然而他自己一家人在昆明的生活日渐拮据,梅贻琦的夫人要上街摆摊卖米糕补贴家用。

    当日军飞机来袭,师生们一边向郊外躲避,一边就地学习,学业未曾耽误。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在昆八年,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精诚团结,弦歌不辍。叶企孙、吴有训、华罗庚、陈省身、吴大猷、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倾心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联大前后有1100多爱国学子舍身报国,投笔从戎,志愿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西南联大原教室建于1939年,屋顶是简陋的铁皮。(人民网记者赵晶 摄)


    2020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等,了解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荣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人们形容西南联大,最常用的两个词是“大师云集”和“群星璀璨”。今天,人们谈论大学精神,仍常常以西南联大作为例证。

    西南联大诞生于抗战烽火中,从北京、天津到长沙,再到昆明,师生穿越战火,不畏难,不退缩,离乡背井,长途跋涉,为找一个能专心学术、实现理想的一方净土,为了延续文化血脉,培养后备人才。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虽颠沛流离但仍保持信念、弦歌不辍,那种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亦是这个时代所有大学的典范。

    西南联大走进了历史,却留存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陈梦筱
  • 微信公众号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大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 邮政编码: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