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不只是城市中转站,武汉临空经济借“机”腾飞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12-20文章来源:大武汉公众号 浏览次数:

      临空经济是指依托航空枢纽的客流、物流和信息流优势,促使高端经济要素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在机场周边形成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等产业集群的新兴区域开放型经济形态。


2023年冬航季,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航班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机场不只是一个地方的客货周转地,以机场为中心的临空经济区,越来越成为一个区域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各地临空经济区都在探索如何实现“机场+产业”>2。

“港产城”融合发展是必经之路

郑州新郑机场在一开始就选择了“货运优先”的发展路线。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2014年6月,首条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开通,打通了国际贸易。今年以来,郑州机场新增了郑州至首尔、德里等9条全货机航线。十年来,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核心,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规模位居全国第六位,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在国际货运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起初一片“空白”的郑州航空港,一开始便引入龙头企业,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近年来以临空产业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这里逐渐培育并壮大。航空港的发展还带动了河南省经济结构转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认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为郑州机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也带来郑州发展的变化。”

在郝爱民看来,郑州充分发挥枢纽优势,形成“枢纽+开放”的立体交通综合枢纽;注重口岸建设,目前航空港已初步形成“1+1+7”口岸体系;加快临空产业集聚,通过临空产业和物流双向促进,保障了郑州的迅速发展。

深圳临空经济建设同样值得关注。中国民航大学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要想真正实现空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港产城”三方面融合发展和良性互动。”

他进一步解释,深圳机场与深圳经济发展之间实现“以港促产、以产兴港”的良性互动。深圳机场的货运总量较高,其中国内货运量稳居全国前三,以跨境电商业务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的国际货运量增长连续三年保持20%左右的大幅增长,这直接支撑了深圳本地的无人机、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其货运含金量高,对本地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

总结比较郑州、深圳机场货运发展,欧阳杰解释:“货运发展的关键在于机场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根植性、临空偏好性产业集群所提供的货源,并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长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他强调这对鄂州花湖机场非常有借鉴意义。

推动机场群、临空产业集群和航空都市群“三群”联动

机场货运发展要依托产业发展,更会带动产业发展。同时,产业集聚也会促进机场通道更畅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是近年来武汉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作为我国首部以空港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研究的学术成果,《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指数报告2023》以36个城市空港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本月发布了最新的空港经济区发展排行榜。报告显示,相较2022年的指数报告,武汉空港经济区(天河航空城)前进2个名次,排名第10,反超了郑州空港经济区。

郝爱民认为,武汉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具备的优势和条件更多,自身的潜力和优势还有更大发挥空间。“对武汉而言,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加强完善区域协调机制,通过政策统筹,构建开放平台和口岸,以更好利用要素保障,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推动临空产业园区建设。”

对于武汉的借“机”腾飞,欧阳杰认为,未来应在武汉都市圈范围内推动机场群、临空产业集群和航空都市群“三群”有序高效联动,努力争取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云端会客厅聚焦临空经济

不少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谋划第二机场

机场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支点和新引擎。临空经济是以机场为中心的经济空间,在此形成航空关联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如何看待机场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如何加快临空经济发展,发挥“机场+产业”>2效应?武汉如何借“机”腾飞?

近日,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厅邀请到中国民航大学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共同探讨机场如何真正带活一方经济,而不仅是城市的中转站。



中国民航大学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

郑州、深圳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对鄂州花湖机场非常有借鉴意义,需依靠本地货源进行承运,不与当地经济脱节。货运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托机场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根植性、临空偏好性产业集群,长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

总体而言,武汉具有非常好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以及更明显的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对武汉而言,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加强完善区域协调机制,通过政策统筹,构建开放平台和口岸,以更好利用要素保障,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推动临空产业园区建设。


云端会客厅 | 机场,不只是城市的中转站(点击蓝字可看直播回放)

双机场城市普遍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长江日报:如何看待近年来很多城市接连谋划建设第二机场?

郝爱民:随着航空运输时代的到来,机场不仅是城市交通运输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标志和重要引擎。机场不仅是基础设施,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重塑区域经济结构,甚至改变区域竞争格局。

建设第二机场,是补充区域航空运输资源短板,争夺资源流量,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量级后的必然选择。有双机场的城市通常会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释放更多协调发展空间,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更强拉动效应。

由于机场建设规划周期较长,部分城市机场周围区域已经发展较为完善。若机场在原址上继续扩建,将会受到扩建规模制约,不利于长期发展。扩建也无法改变机场航班起降密度和时刻容量等问题。

基于此,许多城市建第二机场是一种前瞻性的考虑。何时真正启动需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情况,包括交通需求和经济量的变化。尽管不少城市已经提出了建设第二机场,但能否列入真正的规划,仍在论证过程中。

欧阳杰:提出谋划第二机场的城市一般都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这些城市建成枢纽机场后,会顺其自然规划第二机场。但机场从前期研究到正式建成,一般要耗时5年甚至10年。从机场远期规划的期限来看,一般要30年。目前,高铁网络建设速度很快,加之现有枢纽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后都显著提高了其设计容量,第二机场的建设时间由此普遍将会大幅度推迟。

中部地区呼唤世界级航空枢纽

长江日报:正在谋划建设第二机场的还有中西部城市例如郑州、西安等。对于缺乏沿海港口等先天条件的城市,第二机场的建设是否更加迫切?

欧阳杰:对于内陆大城市或都市圈而言,港口的缺失仅仅意味着大进大出货物运输能力的缺失,它与航空运输仍有差别。航空货运主要集中于“三高”产品运输,即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因此双机场运输需求与港口的缺失关联不大。

因为机场是区域经济引擎,从中西部城市所在区域的航空市场发展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第二机场更具有社会经济带动作用。

西部地区的地面交通无论是高铁还是高速公路,通达中东部地区的时间都比较漫长,快捷交通主要依赖航空交通。目前西部地区的航空业务量增长和发展潜力在某种程度上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快、更大。

郝爱民:我国中西部地区仍然缺乏较大的航空枢纽。目前我国客运航空枢纽呈现出京沪粤、陕川滇双弧形和货运航空枢纽的京沪粤单弧形分布。中部地区腹地拥有3.68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28%,同样需要世界级航空枢纽。

在区域内布局两座机场,要进行功能差异化定位,并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临空经济发展新模式,从而提升国际国内资源要素的集聚与运筹能力。

货运机场发展关键要靠本地货源

长江日报:郑州机场对郑州发展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郝爱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为郑州机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这带来郑州发展的变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首个获批的临空经济示范区,承载着重任。郑州充分发挥枢纽优势,形成“枢纽+开放”的立体交通综合枢纽,目前航空港已进入航空和高铁双枢纽时代。通过口岸优势,目前郑州已初步形成“1+1+7”口岸体系。航空港也特别注重临空产业集聚,通过临空产业和物流双向促进,保障了近些年来郑州的迅速发展。航空港带动了河南省经济结构转型。

欧阳杰:郑州机场货运量快速增长与航空港实验区本地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也与河南省政府及机场集团致力拓展机场腹地密不可分。另外郑州还提出了双中心模式,分别是郑州市区和航空港实验区,力度空前,非常罕见。目前我国只有深圳与郑州并驾齐驱地采用以机场为“双心”之一的双中心模式。

从长远角度来看,要想真正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郑州、深圳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对鄂州花湖机场非常有借鉴意义,需依靠本地货源进行承运,不与当地经济脱节。货运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托机场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根植性、临空偏好性产业集群,长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机场“吸附”临空指向型产业

长江日报:是应该先有机场后有产业,还是先有产业后有机场?进一步看,机场如何避免只是作为一个城市的中转站,而是能真正带动一方经济?

欧阳杰:空港需实现枢纽化,其次产业化,最后城市化。产业化非常关键,需引入培育具有临空偏好性和根植性的产业集群。

例如,郑州正力争成为国产大飞机的第二生产线,落户第二机场或集体配套的临空经济区。通过头雁效应,将来可带动一批相关航空企业进入市场,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民航领域、地方政府与企业多赢的局面。

武汉目前也正在打造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世界级航天产业基地,可形成适合航空运输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集群。

郝爱民:机场作为开放平台和窗口,吸引产业具有天然优势,尤其是吸引临空指向型产业集聚。目前全国各地临空经济区发展,呈现同质化特征。各地需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寻找适合自身的产业,展开错位竞争。这是临空经济区发展过程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打造临空产业集群,需发挥机场通道优势,建立良好的物流、客流通道。将通道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是未来临空经济区建设的重点。要搭建更多自贸区、产业创新平台等,通过这些平台服务,更好吸引临空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集聚,更好促使通道更顺畅,搭建起通向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从而不断增强机场产业集聚作用,发挥机场区域辐射效应。

武汉临空经济基础厚实

长江日报:如何充分发挥湖北的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的潜力?对省会城市武汉而言,如何依托机场带动产业发展?

欧阳杰:目前来看,天河、花湖机场还未形成港产联动局面,临空经济区临空偏好型龙头企业或头部企业的带动不足,本地适合航空货运的临空偏好型产品也不足。天河花湖航空双枢纽还未完全发挥空铁联运优势,尤其是武汉高铁枢纽的联运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郑州机场拥有全国最全的7个指定口岸,这奠定了郑州机场对外开放和全国货运枢纽的地位。

要加快机场地区的枢纽化、产业化和城市化。其中,枢纽化重点在于强化空铁双枢纽的双轮驱动叠加效应,拓展航空客货源的辐射市场,发挥机场地区的交通价值和城市价值,推动机场地区实现港城融合。产业化重点是培育根植性的临空偏好型产业集群,为机场提供足够货源。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常住人口水平,最终推动以港带城、产城融合,实现“港产城”一体化。

目前,武汉都市圈已拥有两个机场枢纽,并正筹建黄冈、咸宁等支线机场,要在武汉都市圈范围内推动机场群、临空产业集群和航空都市群的有序高效联动,努力争取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郝爱民:武汉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具备的优势和条件比郑州多。武汉都市圈不仅拥有机场、高铁和水运,而且已初步形成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的客货双机场格局,其潜力和优势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多式联运作用发挥越好,临空经济建设就越有基础。武汉要发展临空经济区,首先需要进一步提升枢纽内部的衔接效率,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模式的创新。例如,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汉阳站、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这些重要交通枢纽,如何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换乘和同台换乘,从而加快枢纽中转能力,实现枢纽体系高效畅通。

其次,加大运营主体的规模化。例如郑州市场存在很多短板,缺乏大型物流集成商,尤其是大型航空物流集成商,而顺丰介入武汉具有天然优势。未来武汉需要考虑如何使运营主体迅速提升规模,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

同时,还需大力提升口岸服务功能。如果口岸建设滞后,就会导致通道不顺畅。要重点考虑申报空港自贸试验区。

总体而言,武汉具有非常好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以及更明显的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对武汉而言,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加强完善区域协调机制,通过政策统筹,构建开放平台和口岸,以更好利用要素保障,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推动临空产业园区建设。

(长江日报记者常少华)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陈梦筱
  • 微信公众号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大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 邮政编码:450046